订阅
午夜影视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wuyetv.org 7月30日,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上半年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南都记者从发布会获悉,截至6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19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97人,分别完成任务目标的54.87%、54.21%、54.85%。 发布会上,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文丽介绍,2022年上半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深入推进“六大工程”,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取得积极成效。 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截至6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19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97人,分别完成任务目标的54.87%、54.21%、54.85%。上半年,突出就业优先。实施3.0版“促进就业九条”,出台两批暖企助企扶持政策,发放就业创业政策补贴4684.74万元,促进1.79万名劳动者稳定岗位、保障4083家市场主体发展。突出就业供给精准对接。聚焦14条产业链企业用工需求,举办“邑企圆梦”系列线上招聘会,并组建“首席服务官+服务专员”队伍,提供“一企一策”保障服务。全市产业链重点关注企业在岗员工28.93万人,同比增幅2.99%,环比增幅1.74%,对江门市经济发展起到积极带动作用。突出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大广海湾青创智谷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全市创业孵化基地达到22家,累计创业带动就业1.06万人次。向全市53家小微企业发放“乐业五邑贷”1.55亿元,贷款额同比增长36.69%。 “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扎实推进。在“粤菜师傅”工程方面,注重“育”与“创”结合。聚焦产业全链条发展,创新培养模式,实施名厨、名街、名菜“三名工程”,组织5场星级名厨进校培训活动,累计创建美食名街4条,开展“邑味名菜”菜式研发品鉴活动10场。累计扶持78家“粤菜师傅”彩虹计划创业店,推动技能育才促创业,带动就业创业超4000人。在“广东技工”工程方面,注重“评”“培”“用”结合。出台《江门市“侨都工匠”评选和扶持办法》,评选江门市首届“侨都十大工匠”“侨都百优工匠”,涵括8大产业集群和14条产业链的100多家企业,营造了全社会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全省首创“园区技校”项目,建立“院校+园区+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培养载体104个,服务21家重点企业,提供“菜单式”培训1827人次,掀起了企业和员工“自主培训”“自我提升”的热潮。在“南粤家政”工程方面,注重“强基地”与“育品牌”结合。培育市级家政龙头企业8家,全省首家南粤家政(江门)产业研修院正式启用,建成南粤家政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台山分基地。启动“邑管家”侨乡品牌工程,全省首推“安心码”诚信体系,培育出全国“最美家政人”贺云霞等优秀家政人员。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328.51万人,同比增长5.98%。向1.13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1192万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历史留存资金分配进度达100%。202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较2021年上调4%。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200元/月,高出省标准20元/月。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提高至94.82万元。推出社保助企纾困“组合拳”,为全市超5万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1.02亿元。推动全市7家银行提供社保卡“换卡不换号”服务,方便了广大参保人。 人才引育实现量质双升。一是进一步强化了人才载体建设。全市现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含园区分站)19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5家、广东省博士工作站59家,现有在站博士后88人。江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台山分园试运营。二是进一步深化了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巩固乡村工匠职称改革试点成果,扩大评价专业范围,新增乡村工匠职称349人。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赋能”行动,全市144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开展评价1.37万人。三是进一步优化了人才服务。江门市人才安居乐业生态园信息系统成功上线47项业务,推出了人才综合服务地图,兑现补贴超1.7亿元。 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一方面,着力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16项工作机制,构建起全市根治欠薪上下联动、部门协同、联防联治工作格局。同时,我们在全省首创了“以奖代补”方式助推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充分调动了基层工作积极性,根治欠薪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另一方面,我们开展“三个一百”攻坚行动。组织全市人社系统100名党员干部建立“根治欠薪”红色先锋突击队,开展百日攻坚行动,目前累计督导约100个在建工程项目落实整改问题120多项,有效将劳资纠纷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萌芽状态。 下一步,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持续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工作,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一是稳住就业“基本盘”。出台3.0版“促进就业九条”配套文件。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高质量承办和举办省市两级创业创新赛项。二是织密社保“安全网”。引导新业态从业人员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延续社会保险费“缓、返、扩”等惠企政策,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推动“免申即享”“即申即享”。三是打造人才“生力军”。高标准承办广东省第二届“南粤家政”技能大赛总决赛。召开江门市“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持续推进“园区技校”项目。探索成立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完善“一卡、一网、一站”立体化人才服务模式。四是守好工人“钱袋子”。积极创建2022年金牌调解组织。落实省、市16项根治欠薪长效机制,从严从速从快查办欠薪案件,确保全市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