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明星恋情曝光后被人肉,他算塌房了吗?

2022-08-19|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当初追亲子综艺《爸爸去哪儿》嗑萌娃CP的时候,万万没想到这档综艺的长尾效应拉到了近十年后的今天。前几天......
高清手机看看在线看最火影视 https://www.shoujikk.org

当初追亲子综艺《爸爸去哪儿》嗑萌娃CP的时候,万万没想到这档综艺的长尾效应拉到了近十年后的今天。

前几天,张亮的儿子天天(张悦轩)被爆料恋爱了。

爆料一出,立马冲上了热搜。

节目播出近十年,当初的小baby天天也已经长成了潇洒的小小少年。

只是更没想到的是,当初这些萌娃给我们提供了多少欢乐,如今热搜下的评论就能让人有多错愕。

有人在新闻下质问:不满18岁就谈恋爱,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吗?

还有人操心:年纪轻轻心思放在恋爱上,学习肯定会受影响。

甚至上升到家长:这么早就谈恋爱,果然明星的孩子就是不正经。

图源:新浪微博

说起来,谈恋爱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吗?

当然不。

说来说去,网友过不去的无非两个字:

“早恋”。

中文语境下,“早恋”似乎成了不被接受的存在。防早恋教育经,也似乎一直以来都带着中国特色。

甚至一到这类话题出现,随之而来的注定是一轮又一轮汹涌的恶意。

但“恋爱”说白了,不过是一个“爱”字,无关早晚。

至于这般如临大敌吗?

被“妖魔化”的早恋

关于天天早恋的新闻照片,长这样:

照片中,天天正微笑着揽着一个女孩,坐在饭桌前。

单看照片其实并没有太多过激行为,但无奈这届网友想象力丰富。

有人开始“阅读理解”,从一个简单的拥抱,揣测到“性”身上。

有人开始人肉照片中的女孩,并进行造谣、荡妇羞辱。

图源:新浪微博

几张模糊的照片,就给孩子判了刑。

事情愈演愈烈,张亮不得不亲自下场回复,平息这场风暴。

回复简单直接,一句话总结下来就是——

“孩子我会教育,网暴小孩不可取。”

图源:新浪微博

亲爹下场表明了态度,但很多云当爹的人还是不买账,执意出来掺和一脚。

无他,只因张亮他表达了“坦然面对青春期、尊重孩子的意愿”。

图源:新浪微博

先不说网友这管得有多宽,一刀切给“恋爱”定罪的人,又有几个敢说自己没在青春期时,对喜欢的人有过那么一丝丝憧憬呢?

青春期爱慕,本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孩子在这个时期一方面感受着自己身体的变化,一方面也会对异性身体产生好奇(同性恋孩子同理)。

曾经的我们,分明明白那一分悸动的重量和含义。

只是长大之后,很多人却又不知何时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

当早恋变成一个深植在内心深处的定时炸弹。

不仅闻之色变,甚至变本加厉地围追堵截。

网上随便一搜,就有海量“如何教导早恋孩子”之类的课程和文章。

图源:百度

仿佛一旦早恋,孩子的一生将毁于一旦。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青春期的萌动,多半只会止步于相互爱慕。

但父母干涉造成的压抑,却几乎是每个80、90后的共有记忆。

前段时间大火的电影《青春变形记》便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主角美美是个普通的女高中生,她和每个十三四岁的小女生一样春心萌动,嘴上吐槽着同学们花痴男生的行为,却逃不过对男生的好奇和欲望。

小小少女的心意,都袒露在她的作业本上——

她在作业本上把男同学画成“美男鱼”的形象。

结果事情败露,作业本被妈妈看见。

一场惊涛骇浪袭来,她成了母亲眼里低俗堕落的小孩。

美美在羞耻中否定自己,承认自己是个“小变态”,变成了一个笨笨的红熊猫。

但电影迎来了一个还算完美的结局,美美坦然接受了青春期的自己的每一点变化,甚至还在妈妈面前大声说出了宣言。

但现实没这么美好。

大部分在压抑环境中长大的我们,永远没办法接受自己。

我想起《我的巴比伦恋人》中,那个小时候写玛丽苏小说,却被逼着当众读出的女主角。

而立之年,她事业有成,有体面的工作和收入,但依然在面对感情时,如临大敌。

因为曾经不被包容的青春期萌动,还像鬼魂一样缠绕着她。

因为儿时的欲望被定罪,让她早已把“爱”这个选项,从人生中彻底删除。

遇到真心喜欢自己的人,她下意识地把对方往外推。

这种纠结又敏感的样子,像极了每一个在感情中手足无措的你我。

所以你看。

所谓的“预防早恋”教育,比起教育,更像是一场对青春的不留退路的“围剿”。

而最终的结果便是——

不仅压抑了青春期孩子的欲望,更是彻底浇灭了我们心中关于爱的所有想象。

让爱=羞耻,恒久地留在了我们印象里。

不懂如何去爱,成了8090一代的时代病症。

于是,好多人对感情总是拧巴又无力——

嘴上说着“独美勿cue”,心里又无比期待一段美好甜蜜的亲密关系,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启。

可大人不管这个,小时候不能早恋,但大学毕业你就要相亲、结婚生子,仿佛懂得爱是一件易事,收获一段圆满的婚姻也小菜一碟。

但你我分明知道,不是的。

爱不是简单的过家家,更不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就成双成对到白头。

它关乎我们如何面对世界,如何和他人构建连接,如何看待自己。

和做数学题不同,即使天降学霸,都不能保证自己得到满分。

有的人弥留之际,都仍旧在这场游戏中竹篮打水,两手空空。

爱是一个可能需要我们穷尽一生才能习得的深刻命题。

而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爱的教育。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爱的教育”?

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小说,堪称一代人的“爱的启蒙”——

杨红樱的《男生日记》和《女生日记》。

《男生日记》和《女生日记》,分别以两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为主角,写下了两个人彼此欣赏、喜欢和靠近的全过程。

青梅竹马、总角之恋,他们之间的互动无关任何性欲,只是单纯的美好和温暖。

下雨天,两个人放学都没带伞,男孩就脱下校服蒙在女孩头上,然后笑嘻嘻的告诉她:

“我给你伞啊。”

漫天的大雨,落日的余晖,顶着校服奔跑的少年少女的背影……

少男少女之间流动的真实又微妙的情绪,是一种青春限定的、千金难买的快乐。

这种不被限定的、单纯美好的快乐,无疑是一种养分。

在彼此的陪伴下,男生懂得了什么是担当和责任,女生也学会了如何表达爱意和体贴。

这种关于爱的教育,没有充满指责和强制。

却能让孩子看完,深深地记在心里,努力成为和主角一样的人。

最让人感动的,还有杨红樱笔下的青春期。

比如女主角开始发育后,在镜子里观察自己的身体的部分。

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好奇、惊讶、开心……唯独没有羞耻。

是一副没有被规训和审视过的、野蛮生长的女孩的模样。

《女生日记》里,还有班主任给同学们科普月经的描写。

小男生们听到月经的描述害羞地低下了头,班主任没有听之任之,反而说:

“这些知识你们也要知道,因为你们的母亲,未来的妻子,女儿也都是女孩子。”

这种内容已经超越了爱的教育,包含着关于性的启蒙,也或许是我最早见到的跟女性主义有关的言论。

可惜,从此之后,少年之恋在此后的出版物中近乎绝迹,甚至在截然相反的路上越走越远。

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快乐星球》里,主角乐乐上芭蕾舞兴趣班前,妈妈竟然千叮咛万嘱咐“少和那些女孩子接触”。

这种教育,和网友对天天的叮嘱神奇的不谋而合:

早恋是一场阴谋,多和异性说一句话,就要少考10分。

但我们对爱的态度不该是这样的。

正确的态度,或许是黄磊这样。

早在8年前,黄磊就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早恋这个词,就很混蛋”。

爱很纯洁,是人本身会有的、最天然的一个东西。

又或者是张智霖和袁咏仪这样。

他们在听到儿子表示自己去约会时,第一反应是支持。

但唯独不是而现在很多大人那样——

一边看着《怦然心动》,一边让身边的孩子绝对不能怦然心动。

一边为《初恋那件小事》泪流满面,一面指责初恋都是下流、不正经。

一边歌颂爱、赞扬爱,一边又让孩子们隔绝爱、远离爱。

这样的后果是什么?

单一的教育、苍白的青春,提起来只剩《三年高考五年模拟》。

本该热血的青少年时期,变成爱的荒漠。

或许我们是时候该重温一下,杨红樱和黄磊对于爱的教育了。

控制早恋的本质,是我们自己的压抑

小时候看《家有儿女》里唱:“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其实都一样。”

的确,8090一代的童年都有着极高的相似性,这是由时代背景决定的。

我们生逢国家高速发展的一代,见证科技的快速更迭和变革。

也正是因此,我们身上的担子似乎也更多。

教育密不透风的高墙,就是此时开始建造,它让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埋头在高压学业里。

但谁说那个时候,我们就没有对恋爱的幻想呢?

当时最流行的杂志是《飞魔幻》《花火》《最小说》。

爆火的小说是《泡沫之夏》《那小子真帅》。

即便是在被卷子压得无法喘息的时刻,女孩们也依然有这些故事,来给青春期的自己一颗梦幻的粉红糖。

大人眼中的不务正业,恰恰是一代人继续奔跑下去的补给。

而如今我们长大了,却成了指责“早恋”声量最大的那群人。

我们究竟是在保护孩子,还是在否定那个,为青涩情感心动过的自己?

成长就是这么一件可怕的事,有时候让我们在无形之中忘记了曾经的自己。

面对早恋,我们竟然从受压迫者变成了压迫者。

那些苦口婆心的“为你好”,套上了情感的糖衣,却不过是成年人的自大专治。

我们就这样,变成了双标的大人,而双标的本质是自私。是一种所谓“我行,你不行”的优越感。

但成为大人,是一个自然的生长过程,并不拥有某种特权,也不该有有阶级优越。

何况,曾经还是少年的自己,对爱是多么的憧憬和向往。

小到我们学习如何去爱花草动物,大到如何尊爱长辈。

人间万物的美好关系,都因为这个名为“爱”的水晶球,变得斑斓动人。

曾经看到过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台词,它说:人是依赖温柔的生物啊。

我们愿意为了这名为“爱”的火种欢呼雀跃。

是爱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憧憬,让我们变得坚定而有力。

早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或许是过早的性行为带来的代价。

但只要合理引导就好,没必要连爱也一起抹杀。

其实很多时候,那些关于“早恋”的各种延伸,也只是大人们的无端猜测。

孩子一向天真,复杂的只有大人。

不要让罗曼蒂克的船还未出航,就沉溺于理性之海。她刊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福清生活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福清生活网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