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沈阳千人大合影 作者:吾楼 韩国总统尹锡悦9月29日在首尔龙山总统府接见了美国副总统贺锦丽(Kamala Harris),就半岛问题、印太局势和美韩双边议题进行了沟通。和8月份避见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的差别化待遇不同,尹锡悦此次非常重视和贺锦丽的会晤。一方面,尹锡悦上周因为在纽约出席联大会议期间被指“辱骂”美国国会,需要此次外交接触当面向拜登政府解释,消除美方的疑虑。贺锦丽在会晤中也提到了这一点,提到美国不会在意韩国内部有关争议,拜登总统对与尹锡悦的会晤感到满意。另一方面,尹锡悦也希望继续就美国《通胀削减法》对韩产电动汽车的歧视性政策对美施压,缓解韩国企业的不满和忧虑。 从拜登政府的视角看,贺锦丽此次借出席安倍晋三葬礼之际再访韩国,也是为了继续强化同韩日的双边同盟关系。根据白宫9月29日公布的会晤内容,贺锦丽向尹锡悦强调了“美日韩”三边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日韩关系改善的益处。尹锡悦则在开场白中直言,韩美同盟正从军事同盟升华为经济与技术同盟,并已超越半岛,发展成为全球级别的同盟。他说,包括自己在纽约和伦敦的会晤在内,他与贺锦丽多次会面,就同盟的发展方向形成共识。 ▲2022年6月29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北约峰会上,美日韩举行三方领导人会谈。 即便如此,尹锡悦此次接待贺锦丽也难掩其近来外交失误所导致的民调下跌。根据民调机构韩国盖洛普9月30日发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尹锡悦“国政支持率”已持续下跌至24%,这是继8月第一周后尹锡悦国政支持率第二次跌至24%,是其就任后的最低值。在政党支持率方面,在野党共同民主党为36%,较上周上升了2个百分点,执政的国民力量党为31%,较前一周下降了3个百分点。 韩国盖洛普民调分析称,尹锡悦的支持率下跌,与他近来访问英国、美国、加拿大期间引发的各种争议相关。 9月下旬尹锡悦访英出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葬礼时,行程安排出现了问题,导致他9月18日瞻仰女王灵柩的行程被取消,在韩国国内引发争议。9月21日,尹锡悦在美国参加由拜登主持的全球基金第7届财政公约会议后,用韩语向身旁的外长朴振和国家安保室长金圣翰说道:“如果国会那些小崽子们不予承认,拜登总统也感到脸上无光,这怎么办?”韩媒在相关报道中认为,尹锡悦辱骂美国国会并提到了拜登。随后,此事被韩国国内舆论批评为“外交惨案”和“粗口外交”。 虽然韩国总统府出面澄清,强调尹锡悦所指的对象不是美国国会,而是韩国国会,但这场外交争议并未得到平息。尹锡悦本人9月26日也承认,韩国媒体对此次“外交失言”的“不实报道”损害了韩美同盟关系。在野党共同民主党也借机追究尹锡悦英美加之行空手而归的责任。9月29日,在执政党国民力量议员缺席的情况下,韩国国会表决通过了“建议”罢免外交部长朴振的议案。 从韩国国内的舆情来看,尹锡悦政府的补救和辩解并未奏效。此次美国副总统贺锦丽到访,预计也无法提振尹锡悦的政治支持度。这是韩国自身的实力地位和其当前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所决定的。 韩国是由美国扶持起来的“民主国家”,历届韩国政府也将韩美关系视为韩国对外关系的基轴,以应对朝鲜核和半岛安全问题。美国也一直将美韩同盟视作印太乃至全球和平、稳定与繁荣的“支点”(linchpin)。从奥巴马转向亚太开始,到特朗普和拜登推行印太战略,美国一直都在强化同韩国的军事和政治同盟,并注重经济和科技层面的合作。奥巴马时期的萨德问题,特朗普时期的美朝元首会晤,拜登上台在芯片投资等领域,韩国都扮演一定的角色。 ▲2022年5月20日,美国总统拜登飞抵韩国,正式开始对韩为期三天的访问。图是拜登同韩国总统尹锡悦共同前往位于京畿道平泽市的三星电子半导体工厂参观。 但在这个过程中,韩国依然摆脱不了对美国的依附关系,美国也没有平等看待韩国。即便是在日本和韩国之间,美国也无法做好同盟利益的平衡。文在寅执政时期,韩国在北向和南向外交政策方面寻求一定的独立性,但尹锡悦上台后改变了在中美之间的平衡姿态,在经济和地缘政治方面更加偏向美国。这种依附的后果在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中已经有所体现。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相关措施以“整车在北美当地组装”等条件作为提供补贴的前提,对进口电动汽车构成歧视。由于在美国电动汽车市场上,韩国车企现代、起亚的市场份额仅次于特斯拉,排名第二,却最终成为该法案的打击对象。这在韩国国内引发争议和不满,更有韩国媒体将《通胀削减法案》称为“排韩法案”。韩国总理韩德洙指责这是拜登的“美国优先”政策,并称韩国会考虑诉诸世贸组织裁决。 9月29日,尹锡悦向贺锦丽表达了韩方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担忧,后者就此承诺将在法案执行的过程中制定消除韩方担忧的方案。而在此之前,韩国总统府、外交部、产业通商资源部也与美方展开了多轮、多层级的沟通协商。韩国国会还高票通过了《敦促美国基于韩美自贸协定为韩国产电动汽车提供税制优惠的决议案》,而美方的立场一直是“获悉韩方担忧”。 接下来,拜登政府究竟会如何“研究解决韩企关切”仍待观察。至少在中期选举前,出于政治需要,拜登政府在《通胀削减法案》上让步的可能性很小。 虽然尹锡悦宣扬的是韩国的“大国外交”以及强调打造半导体“强国”,但韩国的行为空间还是局限于美国的盟友辖区之内。这一点从尹锡悦上台后开展美英加外交,以及他在俄乌问题上对美国言听计从等方面都能看出。在美国法案歧视韩企的问题上,虽然韩国民众存在一些对美批判和反制的声音,但都很难让政府付诸行动。韩民众的怒气最终还是会转向韩当权者身上,这也是尹锡悦民调持续下滑的其中一个原因。 或许,韩国在处理对美关系事务时还是要采取务实的手法,注重实际经济利益,平衡好和中国的贸易关系以及半岛问题上同中俄等国的合作。和拜登政府推动和中国的战略对抗、科技脱钩和全球地缘博弈不同,韩国的优先事项应该是半岛安全以及韩企发展利益。这两个方面均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中国目前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和主要半导体出口市场,这是短期内韩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2022年8月9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山东青岛与韩国外长朴振举行会谈。(图源:中国外交部)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今年8月9日在青岛会晤韩国外长朴振时就提到,中韩应该坚持贸易投资自由化,坚持非歧视、非排他、公开、透明的原则。而现在看来,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就是一个充满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排他性的法律。 从目前来看,韩国在该法案出台时的一些担忧现在都应验了。如果加上韩国对美国“芯片同盟”顾虑,韩美贸易互信可能会继续受到冲击。这也是尹锡悦打破“均衡”、过度倒向美国的后果。韩国最终还是无法得到更大的回旋余地和自主权,韩国领导人的国内处境也会越来越艰难。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