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滤布 西子湖畔自古人杰地灵,留下了不少遗迹,岳飞,苏小小,武松,于谦等人皆葬于西湖风景区周边。 而作为西湖的姊妹湖的湘湖,名气虽不及西湖响亮,人气也远没有西湖那么多,却有着更悠远的历史。 在湘湖出土的独木舟将华夏文明向前推了8000年,而在古时的湘湖也有不少文人留下了他们在湘湖的故事。 湘湖景区腹地有一家非常知名的木屋度假酒店,就在这个酒店大堂的旁边有一条幽径小路,这条路的尽头就是一座有着550多年的古墓,墓主人便是曾在湘湖兴修水利的明朝功臣魏骥。 魏骥字仲房,号南斋,萧山城厢街道人,明代名臣,著名学者。魏骥于永乐三年(1405年)中举,第二年以进士副榜身份被授予松江府训导的职位。 魏骥为官一生刚正不阿,为人无私且豁达,也就是这样的个性为当政者不甚喜欢,所以魏骥并未担任多重要的官职,大部分时间都在为南京担任闲职。 之后土木堡之变后,魏骥与兵部尚书于谦同时呼吁誓守京城,望朝廷决不能南迁妥协。最后明朝将士在这两位杭州老乡的鼓舞和于谦的领导下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在魏骥76岁的时候他告老还乡,在家居住20余年,平易近人,布衣粗食,怡然自乐为人心胸豁达。难为可贵的是,晚年在家乡萧山湘湖修了很多塘堰等水利工程,造福了一方百姓。 一辈子居官清正,不徇私情,这也是魏骥享年98岁高龄才溘然长辞,后葬于湘湖畔。 时光荏苒,魏骥墓所在的徐家坞山西麓已经建成了一座豪华酒店,而他的墓就在酒店大堂外一侧的小径之中,并不显眼。过往的宾客几乎都不会留意到这里长眠着一位对湘湖有着重大贡献的功臣。 魏骥墓的神道及神道两侧的石像生依然保存完好。两对石马,石羊,石虎及石翁仲依然矗立在神道两侧,看得出这是严格按照明朝二品官员的墓葬规制标准。 石马一对,仰首垂尾,鬓毛两侧披散,骏健洗练,左侧石马的嘴部略有破损,右边的基本完好。 两尊石羊,前肢跪地后肢伏地,犄角向后卷曲,肥壮温顺。但是脸部几乎已经风化,五官已经无法看清楚。 石虎的样子有点吓人,左侧的还被后人点虎成睛,两只眼珠被人用红色颜料涂红了。石虎的样子呈半坐立的姿态。 两尊石翁仲,一位是年老有胡子的文官像,脸部清晰可见并手持笏板。对面的则是一位年轻的文官像,应该也是手持笏板,但是已经只剩一部分,脸部也有一大半被毁。 魏骥墓的神道两边被茂密的树木覆盖,在阴暗的天色来访,会显得格外的阴森诡异,如果要来还是结伴而至吧。 神道的尽头是被植物树林覆盖的小山坡样,只留下一个坑,不知道这是盗洞还是最初墓碑的底座。 看得出魏骥墓是葬在山脚下,面朝湘湖背靠山麓,古人对于墓葬的风水还是很讲究的。可以让魏骥永生看着自己的家乡山水而眠。 魏骥告老还乡后曾亲自主持修筑麻溪、西江、白露、湘湖、瓜沥等多处塘堰,以及徐家、螺山、长山等涵闸12处,受益农田近15万亩,几乎涵盖了整个萧山,麻溪坝、西江塘、白鹿塘、湘湖这些水利设施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 神道出口处的建筑就是酒店的大堂,距离非常近大约也就30米,可以说是近在咫尺。 沿着神道两侧直至山脚下的墓室,可以看见排水沟依然存留。 这里阴暗潮湿,路边的树干上都长出了菌类。 最后再看一眼魏骥墓,这位让湘湖能在今天焕发新颜的名臣,虽然为官不大,但一生未受名和利的束缚。也正是这一份坦荡的两袖清风,魏骥才能活到了98岁,是当时古人眼中的“活神仙”,如今羡煞多少世人。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