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飞凡R7交付在即品牌力硬伤难解 堆砌硬件就能"虎口夺食"?

2023-04-17|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财富管理“最后一公里”,谁是优秀的引路人?首届新浪财经·金麒麟最佳投资顾问评选重磅开启,火热报名中~~......
白癜风怎么治疗

财富管理“最后一公里”,谁是优秀的引路人?首届新浪财经·金麒麟最佳投资顾问评选重磅开启,火热报名中~~点击查看>>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昊

乘联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387.7万辆,同比增长113.2%。其中,9月零售量为61.1万辆,同比增长82.9%,环比增14.7%,单月渗透率首次突破30%的历史性关口,达到31.8%,较2021年9月的渗透率提高11个百分点。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迈入“牛市下半场”之际,飞凡新车R7才姗姗而来。9月27日正式面市的R7,即将于本月底开启首批交付。

对于上汽集团旗下定位于中高端纯电品牌的飞凡汽车,多数消费者可能比较陌生,这与品牌成立时间晚有着直接的联系。

作为不折不扣的“后发者”,飞凡汽车接连推出两款20万元上下的车型,月均销量不足千台。攻占中端市场失败后,飞凡汽车又以“智能”为卖点推出新车R7,转而将叩开市场大门的希望,寄托在30多万元的高端车型之上。

然而,硬件的堆砌并不代表汽车拥有“智能”,相反,消费者可能因此付出更多不必要的成本。“后发者”飞凡汽车想依靠配置,从特斯拉、蔚小理、问界等劲敌口中夺食的愿望,有可能再一次破灭。

强敌环伺 品牌力是硬伤

飞凡汽车的前身是R品牌,2020年从上汽荣威中分离出来。

2020年7月24日,该品牌首款车型ER6在成都车展开启预售,定位于紧凑型轿车,官方指导售价为15.58-20.08万元,8月13日正式上市。

几个月后,2021年2月7日,定位于中型SUV的MARVEL R面市,售价21.98-25.98万元。

尽管ER6和MARVEL R覆盖了从15万到25万的主流价格区间,但由于ER6实际是荣威i6的纯电动版本,MARVEL R则与荣威MARVEL X极其相似,实际上R品牌一直未能走出荣威的影子,始终无法打开市场。

2021年4月,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总经理、R汽车首席共创伙伴杨晓东等高层公开表示,R品牌全年销量目标是2万辆左右。

而实际上,2021年全年,R品牌销量为18284辆,不仅与两万辆销量的目标存在差距,更是与“蔚小理”同期近10万的销量相去甚远。

R品牌自成立后,未推出任何畅销新车,销量一直未见起色,品牌存在感和辨识度都很低,外界甚至分不清R汽车与荣威。

此外,针对R品牌续航虚标等虚假宣传、订金无法退还等投诉,也在线上线下随处可见。

鉴于R品牌失败的运作,2021年10月,上汽集团发布公告,拟投资设立飞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将R品牌独立运营,主攻中高端新能源智能化产品市场。

独立运营后的飞凡汽车销量有起色吗?依然没有。

今年8月,ER6当月销量仅有1004辆,同比下滑2.6%;MARVEL R当月销量则仅有166辆,同比下滑了82%。1-8月,飞凡汽车累计销量为9000余辆,按此趋势估计,2022年飞凡全年销量很可能比2021年1.84万辆的成绩还低,而起初飞凡汽车对2022年的销量预期是3万台。

巨大的预期落差,迫使飞凡汽车不得不采取措施树立品牌形象、增强品牌影响力。

此前,上汽集团曾为旗下智己汽车和飞凡汽车在市场定位上做出区分,飞凡独立后主要面向20-40万元的中高端市场,智己则主打4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

然而,飞凡汽车公布的2025年战略规划显示,公司将定位于中高级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五年将投资200亿元,主攻20万-50万的中高端新能源车细分市场。

可以看到,飞凡汽车并不满足于中高端定位,已悄悄抬升了产品售价的天花板,而这势必会与智己汽车产生正面竞争。

上汽的“内耗”只是冰山一角,事实上,20-5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谓强敌环伺。

以飞凡即将推出的R7为例。R7定位于“极智高阶纯电SUV”,售价区间为30.25-36.95万元,这一价格附近聚集了特斯拉Model Y、小鹏G9、理想L9、蔚来ES6、问界M7等多款热销车型。

作为新能源汽车“牛市下半场”刚刚入局的后发者,面对如此复杂的竞争格局,飞凡汽车采取的是一条拼硬件的“硬卷”应对策略。

硬件堆砌 消费者是否买单?

通过更丰富的功能和更高级的配置,撕开市场的突破口,是品牌溢价偏低、入局偏晚的飞凡汽车看似“最有效”的市场策略。

飞凡R7也确实在硬件配置上不遗余力,包括中国区首发量产的PREMIUM 4D成像雷达、800万高清摄像头等在内的33颗顶级感知硬件。RISING PILOT系统还搭载了单颗芯片算力254 TOPS的英伟达Orin X芯片。

此外,中国品牌量产车型中最大尺寸的43英寸宽幅真彩三联屏,以及华为全球首发量产的视觉增强AR-HUD平视系统等,也都作为配置亮点,在产品宣传中随处可见。

然而,拥有高性能硬件并不等于拥有了“智能”,大量用户实际使用产生的数据,以及根据数据不断优化迭代算法,才是影响汽车智能程度更为重要的因素。

飞凡汽车也宣称自己是“用户导向的数据驱动型汽车品牌”。但ER6和MARVEL R惨淡的销售数据,以及尚未开启交付的R7,又如何能让消费者信服?

必须指出的是,如果缺乏海量数据(维权)支撑,算法难以做到精准高效,此时购买的一堆高配硬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会快速贬值。又有多少消费者真愿意为此白白付出更高的代价?

值得一提的是,8月26日成都车展上,飞凡汽车CEO吴冰在介绍飞凡R7搭载的智能驾驶系统“RISING PILOT全融合高阶智驾系统”时称,R7已经完成了高速导航辅助驾驶(NOA)测试,交付时即支持高速导航辅助功能。

在全球目前已交付的量产车当中,具备高速NOA功能的产品几乎全部来自特斯拉等少数车企。难倒了一众新老厂商的NOA技术,飞凡R7交付即可用。不知道真上高速后,到时候敢用的又有几人。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福清生活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福清生活网 X1.0